在新能源发展浪潮里,政策导向持续重塑行业格局。近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《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【发改价格〔2025〕136号】(简称“136号文”)正式发布,标志着我国新能源电价机制从“计划主导”向“市场主导”转型。 不确定的光伏电价颠覆了以往的电站收益测算模型,未来光伏项目收益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。在不确定的电价下,唯一确定的是——只有持续降低光伏度电成本,才能持续提升电站的收益水平,才能持续提升光伏电力在电力交易市场的竞争力,为电站业主贡献更大的收益。度电成本是光伏组件第一竞争力。在此背景下,钙钛矿组件凭借自身技术特性,在持续降低度电成本、提升电站业主收益方面,将更具竞争力。 01 成本优势是钙钛矿光伏技术的核心优势。 原材料层面,钙钛矿组件原材料用量少,廉价易得,纯度要求低,材料成本优势明显。 生产环节,钙钛矿组件制备流程简化,在单一工厂45分钟就能完成从原材料到组件的生产,而晶硅电池则需在四个工厂依次加工,流程耗时数日。 钙钛矿制备工艺温度不超过150度,相比晶硅1000度以上高温工艺,能耗成本大幅降低。 " 02 钙钛矿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表现较好。单结钙钛矿电池理论效率达33%,高于传统晶硅电池29.4%的理论极限效率。自2009年技术诞生以来,钙钛矿电池效率提升迅速,实验室效率从3.8%提升至27.0% 。 国际权威机构数据显示,钙钛矿电池效率提升迅猛,过去5年钙钛矿电池效率年平均增长率超1.5%,而同期晶硅电池仅约0.5%。钙钛矿组件量产效率有望超过晶硅。 03 Temperature 钙钛矿组件性能也十分优异。 吸光性能上,仅百纳米级膜层厚度即可高效光电转换,晶硅硅片则需130 - 150μm厚度,钙钛矿组件原材料消耗大幅降低。 温度特性方面,钙钛矿组件功率温度系数在-0.001%/℃~ -0.004%/℃ ,远低于晶硅组件-0.29%/℃~-0.38%/℃。 第三方实证电站测试也表明,在高温高辐照环境中,钙钛矿组件发电稳定,单瓦发电量和系统效率均优于晶硅。 弱光环境下,钙钛矿组件发电效率不降反升,发电量比晶硅组件更高,可以在早晨和傍晚高电价时段发更多的电,在电力市场化交易下,将为电站业主贡献更丰厚的收益。 04 Low carbon 在全球推进碳减排、迈向碳中和背景下,钙钛矿组件低能耗、低排放特性价值凸显。 生命周期评价数据显示,晶硅组件碳足迹约400-500克/W ,钙钛矿组件仅为100 - 200克/W ,碳排放明显更低。 契合绿色发展理念也为钙钛矿电站在绿证交易市场创造更多收益,其低碳排放优势有助于企业获取绿证、参与交易、增加收益。同时,也为企业开拓国际贸易市场、应对碳税提供较大的支撑。 05 Diverse application scenarios 钙钛矿组件凭借美观、颜色透光度可调、可柔性化等优势在建筑一体化(BIPV)领域潜力巨大。2030年全球BIPV市场规模有望达千亿级。与BIPV领域主流的传统薄膜电池相比,钙钛矿组件度电成本的优势将更有助于BIPV市场规模的扩大。此外,在航空航天、户外用品、汽车、日用消费品等领域,钙钛矿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。 在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复杂环境中,钙钛矿凭借多维度综合优势,正成为推动光伏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,将成为光伏产业“第二增长曲线”,助力光伏发电度电成本的进一步降低。 作为钙钛矿产业化的全球引领者,极电光能持续深耕钙钛矿光伏底层技术创新,专注产业化发展,随着全球首条GW级生产线的率先投产,极电光能将进一步推进钙钛矿商业化应用,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引领为光伏产业构建全新增长点,为全球客户带来更高收益价值。